美乐读小说 - 耽美小说 - 采薇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

分卷阅读3

    是一介书生,七尺青衣之下,是无几两肌rou的细瘦胳臂,只有执起笔杆子的力气,甚至还有着娇弱的咽喉,无法控制地咳嗽不止。

我不想浑噩地离故乡越来越远,可我无能为力。

【五】

今天的阳光挺好,为这渐渐进入冬天长沙添上了一抹暖意。

我与林熙明在临时的教楼前分开,无奈地听着他叨叨类似于“常喝水”,“莫要贪一时凉脱去外套”,“莫要站在风口”的话,半是不耐半是温暖地挥手赶走这个聒噪的恼人精,看着那人身着藏青色中山装的背影走远,却还是忍不住嘴角的弧度。

我早就不是什么金贵的少爷了,他却还是把我当那个穿金戴银、娇生惯养的常家二少对待。

怔楞之中,我看见他回头,依稀能看见他在笑。

我突然被勾起了回忆的画面,十年之前,我也是这般看着他去往异国他乡的背影,看着他走到半途,回头对我笑。

我的那些往事,也不如街边靠着匪夷所思情节吸引人的话本那般花里胡哨。

我出生于一个大家族,顺着族谱看,我祖上一支应该是旁系,脱离了主家在上海谋生,倒也混得一番名头,到头来倒是比主家更为富裕显赫。

只是到我祖辈之时就已经略有没落的兆头,梨园小生的柔软身段又引得叔辈争风吃醋大肆挥霍钱财,父亲勉强维持着家产,只是经商一事天赋尤为重要,父亲只可中规中矩地勉力维持,而到我这辈,已是人丁衰落。

父亲只有两个孩子,大哥无心继承行商坐贾的买卖事,只想着继承家产,好换得美人一笑。我对做生意并无兴趣,倒是一心想读圣贤书。而唯一有着点经商天赋的,只有父亲收养的林熙明。

家族不可能交给异姓人,父亲在我和大哥之中隐隐偏向于我,让着大我五岁的林熙明做我的伴读,里外对林熙明的教导,都好似在培养一个忠心地助手。

我不曾知道林熙明对于父亲的这个安排作何感想,只知道大哥对我可谓是百般不顺眼。

我十二岁时,失足落水,嗓子从此落下了病根。冬日池子里的水寒冷刺骨,我又不习水性,挣扎之中,只感觉到一个温暖的身子贴近了我,我如同堕入深井绝望之人看见了一根蛛丝一般,几近疯狂地抱住那人,直到离开冷冽的池水。

我不愿意说落水的缘由,父母也就归咎于我年幼顽皮。母亲总说我那事之后性情大变,原本活泼聪颖的孩子变得冷漠而又寡言。我从不反驳,只有林熙明时常不死心地带我如同先前一般闹腾,只是我鲜少理会。

后来十三岁那年,我请求父亲让我前往北平求学,父亲应了,却让我带上了林熙明。

父亲有意历练我,并未给我太充裕的财产,我倒是并不在意这些,当年的岁数,还是只需要书本就可秉烛忘寝地读着的时候。只是愁坏了林熙明,白日我在学堂跟着先生修学研读经史子集之时,他便帮人算账目,拿些银钱隔三差五地买挂猪rou、或是半只鸡来为我补补身子。

有时也会见着他拿着我经算的书本看得入迷,装似无意地提对他提起,将要及冠的少年人红了耳朵支吾着说他只是见着有趣看着消遣,我说若是觉着有兴趣,我可以为他向先生多讨几本回来。谁知他的脸愈发红了,神色竟然比我曾无意撞见他梦遗那次更为窘迫,如同结巴一般说道他大字不识,若是烦扰我为他寻书,是对书的辱没。

我倒是并未说什么,只是淡淡地应了声,林熙明这类人,似乎总对四书五经之类的古籍有着打自心底的敬畏。

自那之后,我开始教他习字,如同我父亲在我儿时叫我写字一般,自背后揽住林熙明的肩,手覆在他的手指上,教他运笔,落笔。林熙明肩宽腰细,是一副常干活的紧实身材,只是习字只是他似乎总是十分紧张,背肌每每紧绷着,不放松。

后来学校开设了洋文课,我也就同步教他洋文。他学的很快,尤其喜欢西方传来的那些算术知识,我也就有意无意地为他带些这方面的书籍回来,权当回报他拼命赚钱将我养得寒疾都少有再发的体贴入微的照料。

平静的日子就这么过了几年,直到上海祖宅失火的讯息传到北平。

珠宝钱财不翼而飞,父母尸体焦黑可怖,大哥尸骨无存。

这段记忆昏暗的都有些模糊,只记得一直陪着我枯坐数夜的林熙明,还有从未失过温度的那杯热茶。

整顿好家里的事,林熙明倒是累倒了,我看着他烧得嘴唇干裂面色苍白睡得极不安稳,却还紧紧握着我的手,他掌心的温度guntang却熨帖。我坐在床边陪着,直到我也靠着枕头渐渐睡着,就像过往的日子里我每次生病林熙明陪着我那样。失了根的游离感消失在了这一夜好梦之中,醒来时发现身上换了睡衣,褥子盖得严严实实,而本该好好休息的人在为我捯饬着早饭。

我觉着我失去了什么,也重新得到了些什么。

林熙明二十三岁的时候,我半是强迫地花了父母遗产的大半托了老师的恩送他去法兰西读书。随着我年龄益增,我渐渐明了了他于我的感情并非如同我预料之中的兄友弟恭之情,而是……男女之情。

我无意伤害他,只好远离他。正巧林熙明喜爱且颇有天分的理科在西方更为精进,就藉此理由。

送他上船的那日微风和煦,他行至途中转身看向我的笑容带着我看不懂的哀伤。

不过……

时过境迁。

我转回了思绪,举步走向早已等着的学生那,早读的声音铿锵如同琵琶铮铮作响。

于这乱世,于我而言,幸而有他相伴。

作者有话要说:

呜呜呜嗷!【发出想要评论的声音】

第3章第三章

【六】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预期来推断这战势的,只是日军的来势汹汹超乎我的预料。

地处平汉铁路与长江交汇处的军事重地武汉,战局已是一触即发,若是武汉失守,日军溯水而上,不到三百公里处,就是长沙。

而如今人心动摇,主和的言论就如同窃窃之语,时不时冒出来,然后被摁下去,又冒出声,又被摁下。如此反复,而在南京之惨事传遍之时,窃窃的私语渐渐成了大声的嚷嚷,带着一种非此不可的理直气壮。

12月15日党内的高级会议中,任职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的汪精卫力争和谈,幸而蒋委员长力排众议坚决主战。听得此消息,我还是略略放下点心。那日我拿起报纸看见日军的和谈条件的瞬间简直无法控制自己的怒火,那是我人生之中唯一一次觉得人活百年竟然真的会遇见如此不堪忍受的事。

中国放弃抗战,承认满洲国;设立非武装区,对日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