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乐读小说 - 言情小说 - 穿越之填房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7

分卷阅读57

    “姑娘,这是依着家里往年送二太太的例列的单子。”桂枝递了两张单子过来。

刘玉真一看,一张很长,孝敬长辈的绸缎衣裳鞋袜自不必说,还有鸡鸭鱼rou点心酒水等,非常丰厚。另一张则短了些,衣裳鞋袜没有,只给了两匹料子还不是细棉布,鸡鸭各一只,鱼两条,点心四包,山货倒有许多。

不用问桂枝就知道一个是大jiejie的一个是后来陈家自己送的。

刘玉真放下了陈家那一张,问道:“婆婆可有说今年家里头是怎么个章程?”

“大太太说今年家里头还是和往年一样,只鱼多给六条,”桂枝强调:“家里头的每个媳妇都一样呢。”

这意思就是说张氏自己、戚氏、小张氏、吴氏几个送娘家的礼都是差不离的。

“嗯,”刘玉真表示听见了,然后问:“之前让秋叶和秋菊做的衣裳可做好了?若是做好了便先拿来给我瞧瞧。”

“做好了,不但府里的做好了,家里头老太爷和大老爷、大太太的都做好了呢,”桂枝笑道:“做得又快又好!”

刘玉真也笑,“那便依着大jiejie的单子吧,衣裳鞋袜有了,点心让顾厨娘依着好意头的做上,再让庄子那边备,唔,把往年要送府里的那些都备上吧,都送来,到时候一半留着,一半送府里。”

“对了,还有那水牛奶,我记得上个月庄子上回禀说有一头母牛生了小崽?让他们把那剩下的牛奶烘干,送到家里来,今日二嫂说宇哥儿走路老是摔跤,送她点奶粉尝尝,孩子喝了晚上睡得好,身子骨也长得壮。”

“可要送鲜牛奶?”桂枝问道,“小时候姑娘您不爱吃奶娘的奶,都是喝的鲜牛奶呢,听嬷嬷说您太太那个庄子就是那会儿买的,那郭家的早起等着城门开送到府里来,送了好些年。”

“是啊,如今好久没喝过了,”刘玉真感叹,“不过这里远着呢,也不好天天送,让他们烘干了吧,平时送鸡鸭鱼rou过来的时候就带着。”

小时候刘玉真是天天喝水牛奶的,比其他姐妹都长得快,但后来母亲担心她长得太高又壮实,就不让喝了,毕竟现在大家女子是以柔弱为美的,若是太高太壮那亲事都不好说。

水牛奶虽然不喝了但是刘玉真还是记得这件事情的,今日听二嫂吴氏那边一说,便又想了起来。

小孩子缺钙,牛奶是最有效的补充方式了,即使不是缺钙多喝点牛奶也可以长得高些。村子里的人普遍都不高,她如今不过十五岁,还能再长,就这样也比小张氏和吴氏高一截。

等她真到了她们那个岁数,估计能高出一个头,而她的身高在刘家姐妹当中是不大明显的,这差别就很大了。意味着不是她刘玉真高,而是小张氏和吴氏矮。

所以从小就开始补充营养就很有必要了。

第32章

这次去刘家给大太太拜寿,是一家四口一起去的,刘玉真让人给孩子们都穿上了颜色鲜艳的新衣裳,戴好项圈。慧姐儿给她戴上金首饰、金镯子,康哥儿则戴上书生帽,脚踩虎头鞋,一行四人坐上骡车便出发了。

一路上,慧姐儿有些紧张,康哥儿则很兴奋,不住地撩起窗帘望向外边,时不时发问:“爹爹,那是什么?”

“那是高粱地,”陈世文耐心回道:“咱们家里头也种了就在那山坡上,高粱的秸秆可用来做扫帚,你在家里应该见过,竹扫帚扫外头,高粱扫帚扫里头。”

“高粱,”康哥儿默默念了两遍,突然道:“难吃!”

陈世文一愣,随即搂着他哈哈大笑,道:“对,高粱饭难吃得紧,爹爹小时候也不爱吃,不过那会儿家里的稻米要交赋税,又要卖了买油盐酱醋并不够吃,家常煮饭都是要掺些高粱的。”

“如今就正月初八和腊八才会吃高粱了,你倒是嘴刁。”

“高粱米可是红米?”刘玉真听他们这么一说倒想起一道吃食来,“用红米、胭脂米、糯米、黑米等浸泡蒸熟,再加咸菜、黄瓜丝、鸡蛋、卤rou、炸酥的油条末、rou松、酱汁等裹成饭团,味儿极好。”

陈世文想也不想地回答她:“高粱米并不是红米,不过城里的粮铺应该有红米卖,娘子若是想吃可去买些,咸菜、黄瓜丝这些家里都有,至于你说的这什么炸酥的油条末、rou松倒是没见过。”

“我也想吃!”康哥儿仰着头巴巴看着她,连窗外都不看了。

“慧姐儿也想吃吗?”刘玉真又问慧姐儿。

慧姐儿点头,“想。”

“那咱们送完礼,就去一趟米铺吧,看看有没有这几种米,若是没有那就只能用糯米做了,”刘玉真做了决定,“至于油条和rou松,油条母亲的小厨房可以做,问她要一些老面,rou松,”

rou松刘玉真不会做,于是决定放弃,“rou松就换成酱rou丝吧,味儿也是好的。”

一路上,刘玉真又说了几个听着便好吃的吃食引的父子三人流口水,然后再三吩咐两个孩子到了刘家要喊她母亲,一家四口从大门进了,顺利到了老太太的寿安堂。

刘家和十几天前来的那次没有什么不同,就连花木也是枝繁叶茂的,老太太依旧慈眉善目,倒是二太太此番没再针对刘玉真,搂着两个孩子哭得悲天抢地的,硬是带去了二房。

陈世文和刘玉真也分开了,陈世文随着老少爷们到外头应酬说话,刘玉真则随着大太太回到了随园。

今日虽然是大太太的寿辰,但她不是整寿,有老太太在她本人还守寡所以并未大办,就如往年一般公中和老太太给了些银子,办桌席,众人再送些礼便完了。

这回儿还没到开席的时候,大太太曾氏仔细瞧了瞧她,满意点头,“这回见你精神头倒好些了,可见啊,你这日子是起来了!”

刘玉真略得意地笑着,“那当然,女儿如今可是做成了几件大事!”于是略说了说。

“好好好,”大太太笑道:“这样好!我的儿,你既然下嫁了门第如此悬殊的人家,不好一个子都不漏的,不过是一些小物,给了也就给了。只是你要记得要紧的得握在自己手里,另外不管旁人如何与你哭穷,除生死大事,是不能往外借银子的!”

“不然开了这个口往后就麻烦了,金山银山都不够使的。”

“我知道的。”刘玉真赞同,又问道:“母亲,我见你今日也高兴得紧,可是有什么好事?”

“正要和你说呢!”大太太抚掌大笑,“你可还记得你淑儿表姐?阿弥陀佛她可算是怀上了!这出嫁大半年了一点动静都没有,你外祖母和大舅母可急坏了,见天儿打发人去烧香拜佛,如今可好,总算了了一桩心事!”

“怎么不记得,”刘玉真也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