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乐读小说 - 经典小说 - 桂花刊在线阅读 - 4.许志临

4.许志临

    

4.许志临



    歌舞厅要到新地址重建,这已不是许志临第一次将此事托付给陈隽。二战时兵祸连结,德军投弹炸了伦敦东区,莱姆豪斯也因此受到牵连。建筑崩塌,硝烟弥漫,部分华人店铺和住所一时被毁于一旦。陈隽刚从彭尼菲尔德中文学校结课毕业,父亲的店铺还在,只是邻居纷纷躲难,有的前往曼彻斯特重整旗鼓,有的投靠身在利物浦的同乡,向四处搬迁。

    许志临那蓬勃兴旺的歌舞厅被炸了,他不打算搬离,因妻子一家都是定居在英国伦敦的白人,而且他身后还有顺明堂的人需要他的扶持,羁绊甚多,深思熟虑后是万万走不得。他正打算东山再起,恰好遇到了陈隽。陈隽那年只有十七岁,拿到双语证书,考进了伦敦一所大学的商学院,然而学校不提供奖学金,陈生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他没有入学,只好替父亲打理店铺。

    许志临在泰丰龙吃饭,常常观察在收银台读英文报纸的小孩。小孩有一好朋友,是个越南华裔,父亲是华人社区汇宝银行的行长。有一次,好朋友带着父亲来吃饭,许志临也在,两个大人物拼桌,手腕戴的都是欧米茄,面面相觑,吃的倒是从不相撞,一个爱吃偏甜些的叉烧饭,一个只吃招牌烧鸭饭。

    许志临倒了杯茶水,也给坐对面的人物倒了一杯菊花茶,说:“听闻梁先生最近在搞贷款业务,帮第一代移民买上房子,说实话,我很佩服你的魄力。”

    梁启笑了笑,回敬:“你的顺明堂也不错,帮助不少人落地生根。我只不过是支持办理一些银行琐事,谁的生意好我一目了然,自是会给这些生意好的人批准一笔账。对了,不要小瞧那些聪明机灵的后浪,就那小孩,还有我儿子,他们对那些开店铺的人提了点建议。我依然是按照规章秉公办理,不该批准的我照样不批准。”许志临听出他此话有留白,即他办事清白坦荡,但那些开店铺的人也并非心存恶意,只是逆流而上投机取巧,以获得贷款的批准。后来,许志临才知道,收银台读英文报纸的小孩在泰丰龙的时候,让服务员在门口临时挂个牌子:付现金,可打折。他知道这是形势所迫,好钻税款灰色地带的空子,那小孩也只对困境实在窘迫和收入极其落后的商贩才这么提议,而且没过两个礼拜,牌子就被换掉。

    许志临对陈隽刮目相看,与他做交易,让他来制定一个新的商业计划,重开歌舞厅,只要第一个月盈利就资助他继续读书。陈隽答应后,反倒变得极其正直,供出的报告没有一处提到要开色情赌博场所。许志临问他为什么,他只是回答,你已和当地工人阶级出身的白人女孩结婚,也有了积蓄,没有必要钻空子,否则相比非法移民,合法居留者第一个被吊销营业执照,受法律鞭笞。许志临听后沉默了一阵,只觉所言极是。

    十年以后,陈隽学有所成,接管歌舞厅,他相当聪明,留下的业务和税务账单正当干净,商业版图早已脱胎换骨。只不过,许志临在顺明堂另有心腹,于歌舞厅之外,兴办不少陈隽反对的业务,而许志临归根结底还是个商人,止不住利益的诱惑。

    这一日,天放晴,陈隽和梁达士在爵禄街筹备歌舞厅的装修事宜。原本裘子颖要与阿加莎一同前往华文日报的报社,但阿加莎接到了一则消息,要去跟进一个华人律师事务所,二人便分开行事。裘子颖按照约定来到泰丰龙门口,陈隽已经备好一辆黑色的阿斯顿·马丁在外等着。

    陈隽见裘子颖来到车前,伸手开门,待她坐好才绕到司机位,踩油门行驶。一辆英伦老爷车,里面陈设古典皮革扶手,车前镜吊着一只绣了祥瑞的珊瑚灰香袋。裘子颖望向车外的后视镜,看了看映在里面的陈隽,卡其色格子呢羊绒围巾挡着下颚,在皮夹克外随意地绕两圈。他的装束与之前有所不同,不再那么正经,稍微嬉皮了一些。这一路二人都沉默寡言,因着陌生不知该说些什么,唯独到达目的地之后,裘子颖向陈隽客客气气地道了谢。

    所谓的报社,其实只是一间写字楼里的办公室,办公室的布置如报刊版面一样清净,只挂一幅偌大的书法画,别无其他。主编不在,办公室来了其他人。陈隽领着裘子颖到最靠内的办公室,里面一个人坐在椅子上转啊转,见到熟人进门,又挑衅地把脚翘到红酸枝木桌上,随着唱片机播放的音乐节奏,点着那双锃亮的皮鞋。

    “大驾光临啊,陈隽。”许俞华不惊讶于他的出现,只不过从未见过他身边的女孩,饶有兴趣地问:“这是我们主编请来的新秘书吗?”

    陈隽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在裘子颖旁边道歉,然后才说:“俞华,这是我的客人,希望你体面一点,嘴巴也放干净一点。于主编在哪里?”

    “在公司和我爸商讨广告。”许俞华没有任何要起来的意思,只是摆一只手,让两位客人随意坐,就坐那张沙发上面,“有何贵干?”

    裘子颖开门见山:“我想知道,顺明堂是否是这里的商会。”

    陈隽坐在她旁边,只是安静听着,而许俞华觉得有意思,大笑:“你旁边那位不就是顺明堂的人,怎么不问他?还要来到这破报社干什么。”

    裘子颖看着许俞华放肆笑的模样,有那么一瞬间以为看错,生起一种难以言陈的熟悉感。很快,她cao起职业面孔,说:“是谁都好,我都要来这里一趟。至于这个问题,我读了这里的华文日报便知道,只是需要确认。”

    “你为什么想确认这些?哦,你要加入顺明堂的话,得拿出点真本事给我们看看。”

    陈隽在这时说:“裘小姐无意加入,她有公事要办,需要找于主编。她们是同行。”

    “来调查我爸啊。”许俞华立马精神地弹起来,坐直,故意说:“那我们就来好好地写写他。顺明堂是我爸一手cao办的,既然你读报了,就应该知道他的人生大事。原本是海员,被丢在伦敦的码头,像大伙一样找那些回国船只,失败了,求爷爷告奶奶,终于拿到一份工作,在英国一家茶叶外贸公司做运输,然后结识了玛丽娜女士,一个西印度码头装卸工人的女儿,两人相爱结婚,遇到了各种困难都继续在伦敦生活,直到现在。但是他们二人有段不光彩的历史,那段历史就属上海民国时期,三十年代,他们卖鸦片,坏得要命。这可是人尽皆知的秘密,于主编不敢写,没添上去。”他做作地嘘了一声。

    陈隽盯着许俞华,也不知他哪来的脸,忽然笑了出声:“你现在继承了他,或者说,你要更胜一筹。”总是大办他反对的业务,手段更凶险。

    “继承”这二字分外刺耳,莫名地挖苦了许俞华。他像是受到刺激,两臂打颤,狰狞地大喊:“你算什么狗东西!是啊,没有他,我们两个都是废人。你没有书读,我就流离失所,成日发失心疯。他是你第二个父亲,你爸都得跪着谢他!”

    裘子颖听得不是滋味,面上又是淡淡地说:“我来这里不是听你们吵架的。如果你控制不了情绪,那我也不必在这里久坐。”

    陈隽已经麻木,镇定地坐在那里,还能向隔壁的女孩道歉:“对不起,今天真是失礼。我们走吧,改天再见于主编。如果你的问题是指向顺明堂的,那么我也可以帮助你。”

    许俞华气在头上:“滚!”

    离开报社,裘子颖松一口气,陈隽察觉出她的不自在,开车送她回旅馆。陈隽摇下车窗,让风灌进车厢内,安抚道:“让你看到这样的场面,是我的疏忽,我应该提前问于主编的行程。”

    裘子颖点头,怨道:“确实是你的疏忽。”

    陈隽想不到她如此直接,没有那番人与人之间的矫饰切磋,也就识趣地闭嘴了。裘子颖进入正题:“今天的事情,没有前因后果,我是不会记录的,但是,”她两指并拢点了点自己的太阳xue,说:“我的记性很好,会一直记在这里。”

    气氛不再那么僵硬,陈隽耸耸肩膀,倒也无所谓,好奇地问:“美国和这里有什么区别?”

    裘子颖歪着脑袋,风拂过她的发丝。她总是在别的地方怪认真的:“哪方面?新闻行业,唐人街的面貌,还是只是单单指美国和英国的地域、文化差异。”

    陈隽眼睛直视远方,抓着转盘笑了笑:“我也不知道,你的英文非常美式。”

    裘子颖被逗笑:“那你的英文还很英式……”

    “你还在读书吗?”陈隽这时转头看向她,细腻饱满的肌肤,整齐的刘海。她的模样如此年轻,作风却很老练。

    “我没有读大学,在曼哈顿上过一年暑校,住旧金山。”裘子颖稍微轻松起来,也问:“你大学读的是什么?”

    “金融。”这个答案果然换来了她单纯的赞叹和欣赏,轮到他感叹她的年轻:“还没读完书就来英国。”

    “家里很多书,自己读着玩,给报社投稿也多,就这么顺其自然地走了这条路,也许这趟回去后会继续读书吧。”

    陈隽赞同她的想法,代表后生可畏,他认为以这样的经验和视野再去进修才是最恰当的。话题暂告一个段落,他们回到麦高田街。陈隽还有事情要办,送她到旅馆楼下,前往爵禄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