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乐读小说 - 经典小说 - 大魏王侯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三十章 比抢更好

第三百三十章 比抢更好

    “君侯确实是这个性格,少年时还有戾气的一面,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李仪点头赞许,脸上满是欣慰之色。

    孔和,傅谦等人都是点头微笑,在南安侯这样的主上之下做事,只要持正守忠,未来大有可期,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还是说回正事……”徐子先笑道:“我感觉还是羊rou较为鲜美,鹿rou较为干硬,而且没有太浓重的香味。”

    李仪笑道:“我们北人还是喜欢吃羊rou,猪rou都吃的少。原本以为到福建这边吃不到好羊rou了,谁料澎湖养着十几万头,福建路各地也有放羊的,这才知道自己有些浅薄。”

    北人和江南一带都嗜食羊rou,这是华夏食谱变化还没有到猪rou为主的时期。

    现在的猪rou已经学会阉割和放血杀法了,要不然的话猪rou腥sao无比,除了极为穷困的穷人之外,富贵人家是不吃猪rou的。

    从唐宋之际的菜谱就看的出来,上古之风犹存,菜谱是以蒸菜和烹烤为主,也有很多生食的菜式,生鱼片在此时还是相当流行,人们大快朵颐,还不知道寄生虫之害。

    猪rou已经在民间受欢迎,毕竟在古代就是六畜之一,但论起在贵人们的席间,毕竟还是羊rou更胜一筹。

    至于鹅,鸡,鸭,也是相当常见的rou食主力,在贵人和民间没有太大区别。

    “对将士来说,有rou吃最为要紧,别的都不打紧。”孔和道:“东藩新立,但君侯规定每人每天要有蛋两枚,rou二两,储存多了就改一天四两。远渡重洋购买,委实困难,还好岛上鹿群极多,近来我们开始用粮食和土著换鹿rou,前天刚得了一万多斤熏鹿rou,分发给六千余将士,每人差不多两斤,够吃十天了。”

    孔和又道:“若咱们也有几万头,十几万头羊,我就不担心有断rou的风险,也不害怕将士们骂娘了。”

    军伍的后勤还是孔和负责,徐子先是打算成立专门的军中后勤部门,但和整个军政体系的梳理一样,暂时还不急。

    换个角度来说,就是现在人才储备还不够,要等一阵子再说。

    孔和这又是发牢sao了,在座的人都是笑而不语。

    很快南安府军会达到九千余人的规模,光是粮食每人每天要保证有三斤的主食,油四钱,盐每人每个月要半斤,加上官吏是一样的标准,还有应役期的工匠灶夫和服役期的各百户的壮丁,每个月光是盐钱就得好几十万文钱,换成贯只有几百贯,看似不吓人,但再加上蔬菜,粮食,rou类,油,加起来光是伙食开销每个月就过万贯了。

    这就相当吓人了。

    孔和是当家人,看着储钱一天少过一天,不着急是不可能的。

    但孔和有一点好处,向来是顾全大都,官吏是基石,军队更是基石。而发钱和发盐,油,粮食给官户移民们,更是事关南安侯府的信誉,孔和再怎么发牢sao,该发的钱,却是一文钱也不曾少给过。

    “好在近来从澎湖买羊了。”孔和吁了一口气,说道:“澎湖的羊群够撑很久,我们自己也开始放羊,另外就是养的鸭群也快下蛋了。”

    在东藩的海边和各条溪流边上到处都是鸭群,这东西吃的饲料少,花费不高,一个人就能放一大群鸭,成本很低,大多数时候鸭群都是在海边和河里自己找吃的,小鱼小虾小蟹螺丝浮游生物和野草野菜俱可以使鸭子长的肥壮,几个月时间鸭子便开始产蛋,只要摸清规律,放鸭人多用些心思,现在放养的庞大鸭群,完全能负担得起官吏公使人员和军队的蛋类需求。

    各种蛋可以补充蛋白质,古人未必懂其中的细节,但是鸭蛋鸡蛋之类的禽蛋能补身体,这一点是人人均知道的事实。

    可能后世有人嫌弃鸭蛋没有鸡蛋口感好,只能用盐和各种调料腌着吃,在这个年头说这种话要小心被人打死,现在的人们只会感觉鸭蛋比鸡蛋大,因此更加合算

    (本章未完,请翻页)

    。

    “咱们还有十几处猪栏。”徐子先笑道:“农官兽医官亲自照料着,隔一阵就用石灰烧一次地来消毒杀菌,吃的也好,猪很快就能出栏。”

    十几处大型的猪栏养的猪有两千多头,而且会开辟更多的猪栏,养更多的猪。

    虽然养猪更耗饲料,还要有专人来负责,耗费颇大,但综合算来肯定还是养猪更合算。羊要长时间的放养,虽然这年头猪和羊长成都要一年,但一头羊去掉骨头也就三四十斤,甚至连这个斤重也没有。

    而一头猪只要精心饲养,好歹能出百来十斤rou,甚至更多。

    这年头是养不出后世那种几个月就出栏的几百斤重的大白猪,可是好歹也能出rou在百斤以上,羊自然比不了,马和牛也没有办法比。

    马和牛,驴,骡的生长期更长,用处更大,杀rou吃简直是不可思议,在东藩当然也有律令,禁令牛rou和马rou,有私自宰杀或害死牧畜的,要接受相当严厉的处罚。

    另外也有大量的鸡舍,和猪一样,在试养过摸索大规模群养的经验之后,也会大规模的饲养。

    这方面一直是李仪在抓,包括牧场在内。

    牧场现在已经有五百多匹马,除了三百多匹天方马之外,二百多匹马也是一时之选,精中选精。

    徐子先专门写了信给王直,请这个老朋友在北方帮忙购买北方军镇的优质好马。

    要高在五尺之上,口数在青壮年,而且受过严格训练的优质战马,普通的马还进不得徐子先的法眼。

    这样的购买很缓慢,因为北方在筹划北伐,已经有小规模的边境战事发生,将帅们对战马也一样需求,所以一次只买了几十匹,要等秋天过后,北伐大体上尘埃落定,南安侯府也有了更多可拿出来使用的钱财之后,才会再次大规模的购买。

    天方马至,徐子先已经上奏两府,也是对自己提管马政这个官职的一种回馈,更是给各方一种错觉,齐王薨后,徐子先志气消沉,已经专注于东藩一隅。

    至于赵王等人信或不信,由其自便,反正要消化福建路的内部,赵王也还得有几年功夫。

    便是当年的建州王越,赵王也是费时数年之久乃得成功。

    “这些事我也知道。”徐子先含笑看了一眼孔和,说道:“玄平,棉花长成之前,我们还要制造出大批量的水力织机和纺机,好在已经有试验成功的样机,制造起来不难。还要培养出几千工人出来,这是从官户中的妇人中选取了,另外也要一部份男子,照顾机器,更换纱锭,搬运布匹,没男子是不成的。如果成功的话,到十月份会有大份额的回款进来。另外就是茶山,我已经叫人着手准备了,明春到夏,也会有大批收益。桑树已经大规模种植,这个就慢了,没有几年时间,桑树在东藩这样的地方也是长不成大树。”

    孔和道:“最少五年。”

    现在的桑树还多是苗株,每亩地能种千株以上,然后明春分植,裁剪枝干,待其成长。

    如东藩这样气候温润的自然环境是最受桑树欢迎,桑树喜欢潮湿,在炎热的环境下生长极快,到气温低于十二度时则停止长生。

    东藩这里几乎是没有低于这个温度的时候,一年之中也没有几天。

    所以众人对植桑养蚕产丝也是具有信心,福建路是大魏最大的生丝生产基地,比江南还要多出不少,主要原因便是福建路的气候较为适合植桑养蚕。

    在东藩,这个条件当然更适合了。

    种植桑树在明年会形成热潮,每个官户家庭都值领最少三十株桑树栽种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然后在后年时就可以开始试着养蚕,开始时数量不会多,因为树还小,叶子不够大和密,人们养蚕也没有经验。

    第四年之后,树木长大,枝繁叶茂,人们就会大规模的试养。

    所以在座的人估计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四年时间,而不是孔和保守的五年。

    “嗯。”徐子先点了点头,说道:“所以一切的矛盾之处就在于此。我们希望很大,甚至可以收获更多,但我们要做的事也是不少,耗费的钱粮数字更是惊人。所以在此之前,我们要找到一条生财之道,在桑蚕,茶叶,棉布还有豆油都赚钱之钱,先有一个稳固的大宗收入,这很要紧。”

    “君侯说的很是。”孔和目光炯炯的道:“然而我们现在的生财之道在哪里?”

    徐子先笑了笑,说道:“现在就投入一千贯钱,一个月后赚十万贯,然后稳定在一年一百五十万到二百万贯的收入,玄平你觉得怎么样?”

    孔和面无表情的道:“君侯说笑了吧?这种不叫做买卖,这叫抢掠,咱们不是海盗。”

    “事实上比抢还快。”徐子先早就想过这事,投一千贯,月赚十万以上,这比后世贩毒还厉害,这种买卖,正常人肯定没有人信,因为这生意真的不仅是抢,是比抢还厉害的多。

    这一下所有人都起了兴趣,方少群目光闪烁,显然已经猜到了徐子先要做什么生意,因为已经透露了很多。

    专营专利,特许的开发权,此前徐子先已经提过这些话,若是猜不到就太傻了。

    只是不管是盐还是酒,或是茶,都要时间周期。

    酒要大量的粮食来酿造,虽然利高,但竟争也很激烈。

    官办酒家就是把那些民间造的好的,味道口感好的酒给征到转运使司之下,给原主一些股份,大头是官办拿着,然后销售渠道是官府控制死了,百姓若买酒就得纳税。

    这样当然是暴利,但周期很长,不过官府又不着急,反正好处都是朝廷的,官吏们但凭规章制度办事就好。

    而南安侯府要酿酒,从买粮到调配酒的味道,然后打入官销的渠道,这得相当长的周期,而且本钱并不算小。

    若是煮盐的话,在海边是很方便,这个时代除了青海一带有大片的天然盐田,所有的盐都是煮出来的。

    井盐是,海盐也是,包括淮东的那些大型的盐场,那些盐水卤井都是要盐户熬煮出盐,朝廷最大的产盐区就在淮东,也就是后世的盐城淮安扬州这一片区域。

    煮盐相当复杂,过程也很漫长,并不符合徐子先所说的周期短,见效快,投入低,利润高的特点。

    盐城得名,主要就是因为在当地拥有大片的产盐区,也是现在大魏朝廷获利的最主要的地方。

    盐铁茶酒专卖,各有赚头,包括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当然更有重头戏是田租和海贸收益。

    但大魏最稳定,最持续不断的收入,就是售盐的收入。

    一年在千万贯左右,占大魏总体收入的十分之一。

    有的时候会高一些,但从来没有低过。

    由于国力越来越衰弱,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盐价也节节攀升,从仁宗年间的一斤四文钱,到现在崇德年间的一斤四十文,盐价涨了十倍,但获利还是千万贯。

    这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百姓盐的摄入量越来越低,同时也是有大量的私盐出现。

    朝廷对私盐贩子的处置是相当严厉,超过一石数量就是判斩,几乎没有哪个私盐贩子会低于这个数字,所以盐枭基本上都是啸聚诸多亡命之徒,遇到转运司的辑私营的厢军,动辄就是以命相拼,因为被抓住了,除了年在十六以下,否则几乎都是必定被斩,没有被宽恕的可能。

    就算如此,由于私盐是暴利,贩卖私盐的盐贩子却是越来越多,屡禁不止,甚至越演越烈。

    就算私盐,也是要熬煮成盐,然后想方设法的贩卖,被杀和被抓的需要安家费用,私盐的盐价,大约是在官盐的一半左右,其成本也并不算低了。

    方少群一时也想不透,只能将目光又看向徐子先。

    (本章完)